2025年,DeepSeek R1、阿里千问QwQ-32B等开源模型性能快速逼近头部闭源模型,带动模型格局收敛的同时,爆发涌现的推理需求和竞相实现AGI的紧迫感也驱动了更大的算力投入。北美四大CSP(Microsoft、Google、Amazon、Meta)2025年Capex指引合计超3000亿美元,持续创下新高。国内云厂商紧随其后,Omdia预计字节跳动Capex仅次于北美四大CSP,2024年超800亿元;阿里巴巴2024年Capex超700亿元,同比+246%,并表示2025-2027年其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过去十年总和。
以2.4万张英伟达H100集群为例,巨头的AI基础设施建设的三个核心维度为计算、通信、存储,三者比例大约在50%/25%/20%。
其中,光模块占数据中心总Capex投入之比达9.8%;而oDSP为光模块内核心电芯片,是数据中心互联网络构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占光模块BOM成本的20%~30%,仅次于激光器,是光模块内最具价值量的元件。
Source:Semianalysis
一、oDSP芯片:高速光通信的基石
1.DSP芯片
DSP芯片全称为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是一种专精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微处理器。核心特征是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DSP芯片常同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和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数模转换器)一同工作,外部物理世界连续的模拟信号经由ADC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而后DSP芯片通过内部算法对离散数值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经由DAC输出为模拟信号。
凭借高效的实时信息处理能力,DSP芯片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音视频处理、自动控制等信息系统的核心之一。依场景不同分类,DSP接收的模拟信号包括声音、温度、压力、光等,其中,应用于光信号接收和处理的DSP芯片称为oDSP芯片(Optical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oDSP芯片主要应用于高速光模块,后者在光通信中承担光电与电光转换的核心任务,内部主要包括:
-
光器件/光芯片:包括激光器、探测器、调制器等有源器件,与波导、结构组件等无源器件。
-
电芯片:包括oDSP、Driver、TIA/CDR等。

Source:点石资本整理
光模块的运作机制为:发射端接收到一定码率的电信号,经oDSP与驱动芯片(Driver)处理后,驱使激光器发射一定频率的调制光信号,光信号再通过光纤传输到另一光模块的接收端,由后者的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跨阻放大器(TIA)与oDSP再输出为相应码率的电信号,由此实现机柜间数据的高速互联。
在整个流程中,oDSP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光通信传输速率一旦达到单波50Gb/s及以上,光纤偏振模色散影响就将加剧,进而严重影响链路有效传播距离与信号质量,行业最成熟可靠的方案就是通过oDSP对抗与补偿信号衰减,降低失真造成的系统误码率。
算力的迭代催生了更高速的互联需求,进一步彰显oDSP的必要性。参考Marvell对2021-2025年间AI Infra互联需求的梳理,速率基本以2年翻倍一次的频率迭代。2021年尚以400G光模块为主流,2023年800G光模块便已逐步成为主导,预计2025年光通信速率又将迭代到1.6T。光模块国际标准规定,模块内信道通常为4通道或8通道,因此400G光模块对应的单通道速率至少为50G,oDSP已成为AI时代高速互联不可或缺的芯片。
Source:Marvell Industry Analyst Day 2023
二、oDSP市场:全球数十亿美金市场,指数级增长
1.需求场景:数通PAM4 oDSP与电信Coherent oDSP
oDSP分为PAM4 oDSP与Coherent oDSP两类,前者主要应用于数通场景,后者主要应用于电信场景。
-
数通(Datacom),即数据中心内通信,基本在50m-2km内通过光模块完成互联。由于互联距离短,光模块对数字信号直调直检,调制方法分为NRZ(单通道25G及以下)与PAM4(单通道50G及以上),由于单通道50G以上速率时oDSP成为抗信号衰减和失真的刚需,因此数通场景所用oDSP芯片,被称为PAM4 oDSP。
- 电信(Telecom),包括无线网络(如5G的前/中/后传)和固网(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在20km及以上的超长距离互联。为避免长距离下信号的衰减和失真问题,光模块采用多波长光束相互干涉的方法,简称相干(Coherent),具体调制方式包括QPSK、8QAM、16QAM等。应用于相干光模块的oDSP芯片,被称为相干oDSP/Coherent oDSP。
2.需求测算:2024年oDSP全球市场规模~21亿美元,2027E达65亿美元
点石资本估计,2024年全球oDSP市场合计约21亿美元,并预计于27年达65亿美元,24-27E CAGR 49%。PAM4 oDSP用量的指数级增长是核心Driver,其由数通市场驱动,尤其是AI数据中心的胖树无收敛拓扑结构下、光模块出货量的急剧增加。
Source:Light Counting,点石资本
(1)PAM4 oDSP分析
根据Light Counting预计,2024年全球PAM4 oDSP出货量达4000万颗,且将于2027年达1亿颗,呈指数级增长。
一方面,在单通道50G及以上速率,PAM4 oDSP是防止信号衰减和失真的重要元件,因此最低200G(50G*4通道)光模块将需要oDSP,400G及以上速率的光模块则必备至少1颗oDSP。
另一方面,AI数据中心的胖树无收敛拓扑结构带动模块出货量急剧增加,这是驱动PAM4 oDSP需求量快速增长的核心因素。
- 参考Naddod博客的测算,128个DGX H100的集群内(128*8=1024张H100 GPU)共有1536只800G光模块与935只400G光模块,对应单个H100 GPU需要1.5只800G光模块与0.9只400G光模块。对GH200,光模块用量进一步上修,1个GH200系统预计会使用3072只800G光模块,平均每颗GPU就需要12只800G光模块。在GPU出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单颗GPU配备的模块量也在高速增长,铸造了指数级膨胀的光模块需求。
-
总量方面,TrendForce预测,400G及以上光模块全球出货量将由2023年~500万只增加至2025年超3000万只,模块的指数级增长与PAM4 oDSP的用量趋势亦交叉验证。
Source:光通信女人,Light Counting,TrendForce
当前高速光模块以EML和硅光两种方案为主,两种路线下电芯片的BOM占比均在30-40%的范围内。其中TIA/Driver合计占~10%,oDSP占比20~30%,仅次于激光器,是光模块内最具价值量的元件。以当前400G模块~200美元的市场价、800G模块~500美元的市场价粗略估算,400G PAM4 oDSP单价在30-50美元,800G PAM4 oDSP单价在80-100美元,为单价和价值量极高的芯片。
未来,oDSP芯片单价还将继续提高。尽管技术进步带动单位速率的价格下降,但速率的指数级提升最终仍将提升售价。oDSP的量价齐升,将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
区别于指数级增量的PAM4 oDSP,Coherent oDSP的主要应用场景为电信长距离通讯,据LightCounting估计,2024年用于相干模块的oDSP数量120万颗左右,远低于PAM4 oDSP用量。但其需要更复杂的调制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对应的技术壁垒、制程要求和单价相比PAM4 oDSP都更高。
未来,数据中心离散分布将是新常态,可能带来Coherent oDSP向数据中心见通信下沉的机会。随着推理需求的爆发,用于预训练基座模型的单一超巨型数据中心或不再成为主流,多数据中心的离散分布将成为新常态。据中国信通院报告,当前最先进的单柜能耗已超50+kw,10万GPU集群的功率更将超过150MW,一年的耗电量近16亿度,相当于一个大型电站的发电规模。未来单个数据中心的电力瓶颈突出,也将促进“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
这意味着DCI(DataCenter Interconnect,数据中心间)的中长距通信(80-120km)将迸发大量需求,而Cignal AI认为200G PAM4最多仅能覆盖10km内的互联,Coherent oDSP则有望成为解决该场景互联的解法。2024年Q3,Marvell、Lumentum与Coherent联合宣布完成800G ZR+光模块在500公里距离下的协同工作验证,同期国内产业链也快速响应,以中际旭创、华工科技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已相继发布对应规格的测试版本产品,标志着全球云服务商即将进入区域数据中心互联(DCI)升级窗口期。
三、oDSP的未来:国产化拐点已至,关注一级市场创业公司机会
1.当下格局:高速市场国产方案缺失,由北美巨头垄断
(1)PAM4 oDSP格局分析
全球PAM4 oDSP市场分化明显,高速市场由海外龙头垄断。
- 单通道50G及以上oDSP市场:由北美龙头垄断>99%的份额。以Inphi(即Marvell,其于2020将Inphi收购)和Broadcom为第一梯队,二者以寡头之势占据约90%市场份额,2024年Inphi/Broadcom份额划分大致在60%/30%和70%/20%之间。海外第二梯队则包括MaxLinear、Alphawave等厂商,拥有剩余的~10%市场份额。
- 单通道25G及以下低速oDSP市场:国内厂商集中,已拥有相对成熟方案。
海外与国内厂商的差距在于:
-
低速率oDSP并不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单通道25G的oDSP最多只可用于200G(25G*8通道)光模块,而根据英伟达的Roadmap,只有2021年推出的Ampere架构GPU才对应200G带宽互联,当下被中国云厂商大量采购的H20为Hopper架构,所匹配的互联带宽已达到400G。

-
难点1:SerDes。oDSP需要基于高速SerDes实现,单通道25G oDSP基于28G SerDes,采用NRZ调制,而单波50G及以上对应至少56G SerDes,采用PAM4调制。PAM4相对于NRZ发生了根本性变化,NRZ仅有1/0两个电平,而PAM4有4个电平(00/01/10/11),因此PAM4调制方式下单次脉冲携带的比特数量更多,开发难度亦更高。
- 难点2:综合的数字/模拟/算法能力。高速oDSP开发需基于优异的SerDes、ADC/DAC与算法能力,要求团队全面无短板。
-
难点3:资金要求。oDSP芯片需基于先进制程实现,流片费用较高。例如,Marvell与Broadcom单通道100G的PAM4 oDSP最低基于7nm生产,单通道200G的PAM4 oDSP基于3nm生产。
(2)Coherent oDSP格局分析
Coherent oDSP亦呈寡头垄断态势。用于60-200G Baud高速相干领域的oDSP以Ciena、Cisco(Acacia)、Marvell和华为为第一梯队,四家占据合计~90%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Infinera和Nokia两家合计占10%左右。
尽管头部Coherent oDSP供应商中有国产厂商的身影,但华为同Ciena、Acacia一样,几乎不单独对外售卖oDSP芯片,而更倾向于销售整套解决方案。因此,Coherent oDSP市场不仅竞争格局收敛,头部厂家鲜有外销的策略更使得第三方oDSP供应商极度稀缺。
(3)海外产品进展
终端云厂商采购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价格与PPA(Power,Performance,Area),我们据此对海外的PAM4 oDSP产品进行了梳理。
我们观察到oDSP存在如下的演化趋势:
- 速率提升:海外单通道100G PAM4 oDSP已相对成熟,下一代速率的1.6T oDSP亦已在2024年推出产品方案、陆续进入送样和上市销售。
- 制程要求提升:越高速率需要越先进的制程作为支持,同时制程也是降低功耗的重要手段。
- 功耗降低:无论是通过先进制程,还是通过Hal-oDSP方案(TRO,如Marvell的Spica Gen2),降低功耗、缩小面积,提高PPA,是产品迭代的必由之路。
-
海内外差距仍然巨大:海外已有单波100G成熟方案,且经多次迭代、性能优异。单波200G方案产品化亦有进展。而国内单波100G oDSP尚不存在量产方案,存在技术代差。

2.未来判断:PAM4 oDSP国产化拐点已至,关注创业公司机会
我们认为,在国产化需求强烈且缺乏高速oDSP上市公司的背景下,2025年初创PAM4 oDSP企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
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上游与下游格局高度收敛,中游模块厂相对众多。“纺锤形”的格局使光模块厂商对oDSP的议价能力、对毛利的控制力均较薄弱。
- 上游oDSP寡头垄断的格局使Marvell和Broadcom能从产业链内分配到更多利润。且上游并购活跃,前有PAM4 oDSP Marvell以10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Inphi,后有Coherent oDSP Cisco以45亿美元的估值收购Acacia,无论是直调还是相干,竞争格局均持续收敛。
- 中游光模块厂商格局相对分散、参与者众多,整体虽由国内供应商主导,但行业制造和集成性质较强,相较于上游oDSP毛利空间更薄弱。
-
下游终端云厂商相对集中,均为海内外头部科技龙头,对光模块的可选择空间相对更大,且在模型成本要求更为严苛的国内,光模块厂商会面对更严峻的价格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自主可控的国产oDSP芯片方案必然出现,这是光模块与终端客户保证供应链稳定和成本的必由之路。
- 光模块客户以国产厂商为主。2023年全球Top10光模块厂有6家来自中国,作为oDSP的直接客户,他们对国产方案的接受度无疑更高。
- 直接客户的扶持动机。为保证可控毛利空间与稳定的oDSP芯片供应,光模块厂商存在引入国产方案的动机。
-
终端客户的扶持动机。对内地云厂商,更可控的Capex投入无疑能兑现更高的ROI。
更进一步,2025年一系列事件的出现,让我们相信oDSP的国产化拐点即将到来。
-
下游模块厂动机催化:2024年10月,由于AI高速连接芯片供不应求,Marvell宣布将于2025年1月起对产品全线进行提价,进一步压缩国产光模块毛利空间。

-
终端客户动机催化:国内模型价格优化,终端云厂商需要更高效的ROI作为支撑。引入新的PAM4 oDSP供应商,可减缓海外涨价带来的冲击,为模块厂与云厂商提供更合理的定价方案。以阿里的通义千问为例,其已将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降至0.0005元/千token,较此前直降97%;相比之下,国内外厂商GPT-4、Gemini1.5 Pro、Claude 3 Sonnet及Ernie-4.0每千tokens输入价格分别为0.22元、0.025元、0.022元及0.12元,均远高于Qwen-long。

-
国内市场足够大:出于政治立场、或供应链稳定性考虑,海外头部终端客户短期内或不会buy in国产oDSP方案,但海外二线&国内云厂商2025年起激增的Capex能为国产oDSP提供宽广的成长空间。无论是直接部署开源的满血DeepSeek,还是强化自有模型以应对竞争,Capex的提升趋势已非常明确。阿里巴巴与字节跳动2025年Capex预计均将投入1500亿元以上,结合本文导论中光模块Capex占比~9.8%的数据,我们保守估计,国内云厂商2025年至少3000亿元的Capex,将至少带来超50亿的PAM4 oDSP国内市场需求(以35%毛利率和25% oDSP BOM占比计算)。
-
国内市场性能匹配:由于芯片禁运,国内云厂商大多采购H20等出口管制芯片,因此,其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不及海外。尽管在1.6T等前沿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进度上,国内与海外oDSP厂商差距较大,但单波100G的PAM4 oDSP方案仍与国内云厂商的互联需求较为匹配,并未错过市场Timing。
3.LPO技术路径之争:oDSP仍是第一解决方案
在800G可插拔光模块中oDSP功耗占模块整体功耗~50%,为控制成本与功耗,Arista在2023年OFC率先推出LPO方案(Linear Pluggable Optics),其采用去oDSP的形式,以大幅降低光模块功耗与价格。

但我们认为,LPO并不会取代Full oDSP方案的地位:
- 上市时间:LPO方案推出晚于oDSP方案,Marvell预计800G LPO预计在2024年末或2025年初上市,而此时先发的Full oDSP方案已较为成熟(800G),其能凭借产能爬坡降本和优化的Link Optimized-DSP占领大部分市场;
- LPO方案仍存在其价值:其优秀的功耗表现,使其在小规模同构网络中仍然非常有竞争力。
-
oDSP方案仍然主导方案:oDSP方案通用易部署,且具备重定时(Retimer)和速率转换(Gearbox)功能,在大规模异构网络中会更具竞争力,而这个场景的用量远大于LPO。
我们认为,未来的互联场景会处于多方案并存的生态,其中,oDSP仍然是最成熟可靠且易于部署的选择,长期看好oDSP芯片的未来发展。
如果您对oDSP、AI Infra有兴趣,欢迎添加微信交流(烦请备注机构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