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 2@2x-字3资源 2@2x-字3资源 2@2x-字3资源 2@2x-字3
  •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介绍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行业观察
    • 介凡社
  • 团队介绍
  • 职业发展
  • English
集采态度趋于温和,政策利好频出,行业底部将至?
2022年10月11日
CEO专访|聚焦代谢性疾病领域,做专业的体重管理创新药平台
2022年11月28日

电生理采购文件发布,温和降价有望成为集采常态

摘要

 

1. 政策速递:实物分配股票试点落地,私募基金退出渠道进一步丰富,港交所刊发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

宏观&资本市场

  • 今年7月,证监会启动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试点启动以来,行业机构积极响应。10月14日,证监会已原则同意上海临理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申请。

点石观点:

(1)实物分配股票,丰富了私募基金退出渠道,解决了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对股票减持的价格、数量和时点上的分歧,减轻了基金的退出压力;
(2)在当前二级市场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实物分配可减少集中抛售造成的市场波动,平滑私募基金退出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节选:

证监会已原则同意上海临理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申请。申请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证监会关于私募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的要求,履行相应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适时向投资者分配股票。其他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申请也正在积极有序推进过程中。

下一步,证监会将推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持续推进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机制,更好地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对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试点通知》明确定义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约定,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向投资者(份额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一种安排”。

行业机构表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有利于兼顾投资者差异化减持需求,避免集中减持造成市场波动,丰富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渠道,进一步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环境,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 10月17日,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外资投资A股的便利性,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的两项政策,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参照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豁免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相关思路和措施已基本明确,正在履行相关程序,条件成熟时将依法公布实施。

点石观点:

(1)豁免外资公募短线交易行为,提高了外资参与A股市场的便利性,也向国内资本市场中的外资释放利好信号,有利于稳定外资预期;
(2)目前市场成交量低,吸引外资增加A股投资,将提升股市活跃度,扩大市场的成交量;对于外资公募而言,也可以更为灵活地操作,通过交易获取超额收益。

节选:

短线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特定主体在较短时间内,将本公司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买入后又卖出,或者卖出后又买入的行为。《证券法》规定,上述特定主体在6个月内的买卖行为属于短线交易。

从监管实践看,为支持和鼓励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发展,证监会已允许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即对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多只公募基金合并持有同一公司的股份达到或超过5%的,并在6个月内买卖的,不认定为短线交易。对全国社保基金也作了类似安排。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外资已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之一。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2.77万亿元,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4.35%。今年1月份至9月份,沪深股通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520多亿元。

在沪深港通机制下,外资一般通过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进入A股市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作为名义持有人并不实际参与交易。同时,境外公募基金管理人在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投资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境内公募基金管理人并无本质差别。

  • 10月19日,香港交易所刊发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计划修改上市规则,重振GEM(创业板)市场,为尚未达到利润和交易要求的先进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到港上市,提及五大特专科技领域涉及合成生物学。

点石观点:

(1)港交所2018年的上市制度改革效果显著,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但目前港交所上市公司仍集中在服务消费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经济领域,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仍然较为缺乏;
(2)此次改革将吸引更多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丰富港股行业结构,呼应了香港政府着力提升香港核心竞争力、解决产业空心化、增强新发展动能的方针。

节选:

在建议制度下,特专科技公司将分为两个类别:旗下特专科技产品已实现有意义的商业化(以其收益达到某最低门槛证明)的公司 (已商业化公司);及主要从事研发以将特专科技产品商业化或仍未达到最低收益门槛的公司(未商业化公司)。其中未商业化公司因为风险较高,规定也较为严格。

对于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要求为8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或15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而对于研发的要求为:所有申请人均须于上市前已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须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已商业化公司)或50%(未商业化公司)。新规则将适用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其中,先进材料包括合成生物材料、智能玻璃、纳米材料。

医药行业

  • 10月14日,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1号文件,“集结”27个省区,组成首个心脏电生理类产品集采联盟,正式敲定采购品种和集采方案。此次联盟组队,虽没有冠以国采之名,但从范围、影响来看,基本都履行了国采之实,降幅多少、如何备战,是相关企业下一阶段面临的关键考题。
 

点石观点:

(1)电生理国产化率不足10%,一度被认为很难纳入集采,此次迅速启动大规模集采,证实了集采无禁区;

(2)与脊柱、胰岛素等集采一样,电生理集采也引入了保底中标规则,避免企业过度博弈,同时限价较高,与目前市场价基本持平,显示政策边际向好。

 

节选:

降价幅度来看,采购分为组套采购、单件采购、配套采购三种方式,其中组套采购模式是各分组按诊断导管和治疗导管1比1采购,降价30%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单件采购模式,只要在最高有效报价的基础上降价50%以上即可中标。

此外,本次最高限价与原来的医院终端价较为相近,如压力感应导管最高限价为28000,目前北大第一医院的强生对应产品的售价为28300元。

从产品来看,电生理高端产品以外资品牌为主,国内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相关产品包括房间隔穿刺针、房间隔穿刺鞘、非压力感应治疗导管等。可以预期的是,在部分低端品类(二维产品)上,本土企业有望通过这一次集采加速扩大市场份额。

2. 新药转让回顾

表1:10月新药License in / License out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3. 一级市场国内外医疗领域融资

3.1 国内医疗融资:十月重点关注免疫治疗药物研发与介入类器械

2022年10月,国内一级市场投资61家医疗企业。根据子领域分布,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总占比高达61%。本月生物医药类投资项目多集中于免疫治疗药物研发以及抗癌药物研发方向。医疗器械方面,多家手术机器人以及介入类器械设备相关企业披露融资。数字医疗和医疗服务本月融资数量较上月稍微下降,但多个美妆个护领域的活性原料研发项目披露相关融资信息。

图1:2022年10月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主要分布在医药和器械领域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表2:10月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融资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表3:10月国内医疗器械领域融资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表4:10月国内生命科学工具和诊断领域融资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表5:10月国内数字医疗领域融资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表6:10月国内医疗服务和其他领域融资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3.2 海外医疗融资:重点关注免疫疾病治疗

本月,免疫疾病药物研发也是海外投资机构重点关注方向。新型癌症免疫制剂研发Normunity与暗基因免疫疾病药物研发Nucleome Therapeutics均披露了数千万美元融资。
表7:10月海外医疗健康知名机构投资项目一览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4. IPO和并购:恒润达生冲击科创板CAR-T第一股,康恩贝1.7亿收购中医药大学饮片公司

4.1 IPO:基因编辑新秀Prime Medicine纳斯达克上市,恒润达生冲击科创板CAR-T第一股

10月,创业板3家企业申报IPO,纳斯达克3家公司申报IPO,创业板与港交所本月无申报。免疫药物研发企业恒润达生申报科创板,有望冲击国内CAR-T第一股。国内上市方面,科创板上市2家企业,创业板上市1家企业,北交所上市1家企业,港交所上市2家企业。海外上市方面,纳斯达克上市1家企业,纽交所上市1家企业。基因编辑新秀Prime Medicine上市首日大涨12%。

表8:10月A股、港股、美股IPO申报一览

资料来源:Wind

表9:10月A股、港股、美股上市一览

资料来源:Wind

4.2 并购:康恩贝1.7亿收购中医药大学饮片公司,推动中药资源协同发展

表10:10月并购事件一览

资料来源:Wind

免责声明

相关内容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有权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阅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篇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暗示,本报告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章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文章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

Share

Related posts

2025年4月25日

「宇道生物」AI驱动的针对p53 Y220C突变的新型变构重激活剂小分子NTS071获得FDA批准开展临床 | 点石伙伴


Read more

上海
静安区 南京西路1168号
中信泰富广场
904-05A,200041

菜单

  • 关于我们
  • 业务介绍
  • 职业发展
  • 团队介绍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 行业观察
  • 介凡社

联系我们

:+86 21 5231 0173

BP投递:bp@dascapital.cn
简历投递:hr@dascapital.cn
媒体合作:pr@dascapital.cn

微信公众号
© 2023 点石资本 | 版权归属上海点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沪ICP备2023012161号-1